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汕头515063 [2]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54 [3]电子科技大学科技伦理治理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54
出 处:《江汉论坛》2023年第10期66-72,共7页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合成生物学的本体论问题研究”(GD22YZX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项目“合成生物学伦理、政策法规框架研究”(项目编号:2018YFA0902400);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机器意识的哲学基础研究”(GD21CZX05)。
摘 要:合成生命产生的本体论混乱导致“合成生命是机器”和“合成生命不是机器”两种激烈而对立的观点,其根源在于合成生命被认为兼具生物和机器的双重特性。但是,将合成生命视为一种介于自然和人工之间的混合体也有困难:一是合成生命的“完美机器”假设意味着未来的合成生命越来越符合人的设计和控制目的,体现人所需要的稳定性和功能性,因而会越来越像机器,从而没有必要增设新的本体;二是合成生物学具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双重目的,基于探究生命本质目的下的合成生命实际上是对自然生命的复制,从而应该被视为有机体;基于各种转化应用目的下的合成生命则追求成为能够实现高效产能的生产机器,从而更趋近机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