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利文[1]
机构地区:[1]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03
出 处:《求索》2023年第5期56-67,共12页Seeker
基 金: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周敦颐专题研究”(项目编号:21ZDAZ02)。
摘 要:方以智与王夫之同为明末清初大儒,也曾同在永历朝共事。于明末清初,一人披缁逃禅,一人遁林述儒,同隐逸于新朝,可知方、王二人立身处世的志向与旨意或有近焉。入清后,密之住持青原山,屡招船山“将有所授”,而船山“终不能从”。密之与船山在永历朝的进退行止,以及“招有所授”的公案一直扑朔迷离,其时与地历来多有误断。钩沉永历朝桂林失守前后的诗文可知,密之与船山应在永历三年(己丑)夏秋间,于漓江流域的临桂至昭平间诸地晤面订交。康熙八年至九年(己酉、庚戌)前后,密之屡招船山赴青原,是有复明意图的,而船山咏志婉谢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其行止相对游离于晚明江南士人社盟,于复社活动较为疏远。密之与船山儒释文化观念上的分歧以及“屡卜游魂得返吟”的结果只是船山未能赴约的助缘。由此,二人止水惶恐与著述林泉之路有所分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