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学勤[1] 刘羽欣 Song Xueqin;Liu Yuxin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北京100872
出 处:《党的文献》2023年第4期66-72,共7页Literature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基 金:中国人民大学基金项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2130020。
摘 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社会公平作为重要的社会理想,并在不同阶段不断充实与丰富其理论内涵,探索与发展其实践路径。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期间,周恩来就促进社会公平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他领导采取多种举措,着力提高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推动和促进社会公平打下坚实物质基础;重点解决灾民救济、人民就业问题,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协调的基础上,追求工资制度的普及性和合理性,同时灵活调整分配方式,统筹平衡人民收入;重视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努力缩小地区差距,提高经济落后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统筹兼顾人民的物质与文化需要,尤其注重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力求实现各领域的社会公平。周恩来关于促进社会公平的这些思想和实践,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公平的执着追求,而且对新中国成立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为我们今天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启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1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