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柱思华年:中古乐器诗的悲美  

The Vanished Springs Evoked by String and Strain:The Tragic Beauty of Medieval Instrumental Poem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雨萌 曾智安 Zhang Yumeng;Zeng Zhi’an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2]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石家庄050024

出  处:《学术交流》2023年第8期179-192,共14页Academic Exchange

基  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科研创新支持计划项目“中古音乐与文学的互动考察”(2022-KY-89)。

摘  要:从先秦时期开始,音乐就已经在文人士大夫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正是在先秦两汉时期,琴筝瑟文学书写积攒了丰厚的文学养料。中古乐器文学文本的建构正是在吸取了先秦两汉时期乐器书写的文学养料、创作技巧与模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中古的乐器诗着重对乐器的演奏技法和形制进行描绘,诗中频繁提及的“促柱”“危弦”等演奏技法不仅说明乐器形制的发展与完善,更体现出中古文人欣赏音乐以悲为美的审美旨趣。这种文学艺术鉴赏的悲情审美倾向源自先秦,汉代已蔚然成风,魏晋南北朝时期更是将其作为文学艺术自觉的标志之一而彬彬大盛,到了中晚唐时期又有了新的变化。

关 键 词:乐器诗 促柱 危弦  悲美 

分 类 号:I207.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