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系统理论下的菲利普·罗斯作品解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任文瑶 陈雨 

机构地区:[1]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出  处:《海外英语》2023年第17期199-201,共3页Overseas English

基  金:山东师范大学2022年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何以为家’:菲利普·罗斯的犹太家庭模式建构研究”(BKJJ2022019);山东师范大学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立项项目“‘何以为家’: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犹太家庭模式建构研究——以菲利普·罗斯作品为例”(2022080132)。

摘  要:纵观菲利普·罗斯作品发现,家庭是人物互动、情感表达的主要场域。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罗斯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伤文学、身份和反叛、美国梦、性欲、女性主义、伦理批评等角度,忽略了对作品中家庭的系统解读。波恩家庭系统理论为弥补这一不足提供了宝贵思路。波恩认为对个体的分析应回归原生家庭,强调家庭语境下的人物互动关系,主张从整体出发看待个体发展变化,从而打破个体研究视角的局限性,为全面解读罗斯作品提供更多可能。

关 键 词:菲利普·罗斯 家庭系统理论 《再见 哥伦布》 《波特诺伊的怨诉》 《美国牧歌》 

分 类 号:I106[文学—世界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