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论”在晚唐五代山水画中的美学诠释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宇新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

出  处:《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3年第9期6-8,共3页Fine Arts

摘  要: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概念,起源于六朝时期,是在佛学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美学产生影响后形成的哲学范畴。晚唐五代时期,随着意境在诗学领域的深化与拓展,画论家开始将美学理论内核嵌入其画论之中。在此背景下,山水画也在晚唐五代时期走向了鼎盛。意境作为一种美学诠释,是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的至高追求,同时为宋代写意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荆浩的《匡庐图》、关仝的《关山行旅图》、董源的《潇湘图》等,皆是能体现这一美学内涵的经典之作。

关 键 词:意境 山水画 美学 张彦远 荆浩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