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吕立江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用药特点  被引量:1

A data mining based analysis of clinical medication rules of Professor LYU Lijiang in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principle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田雨 周星辰 胡会杰 洪双威 吕智桢[1] TIAN Yu;ZHOU Xingchen;HU Huijie;HONG Shuangwei;LYU Zhishen

机构地区:[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出  处:《中医正骨》2023年第10期66-70,74,共6页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74442,82274672)。

摘  要:目的:分析吕立江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辨证用药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在吕立江教授名中医工作室就诊的LDH患者的病例资料,提取患者的诊断资料(病因、症状、舌象、脉象、证型)、处方资料(中药处方的药物组成和剂量)。对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录入Microsoft Excel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诊断资料,分析处方中方剂的药物组成,以及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采用SPSSModeler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对筛选出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中的层次聚类算法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①一般结果。共纳入92例LDH患者,其中男42例、女50例。年龄(42.03±14.27)岁,体质量指数(23.67±3.38)kg·m^(-2)。②诊断资料分析结果。病因统计结果显示,慢性劳损(55次)的出现频次较高。症状统计结果显示,腰痛(82次)、下肢麻木(46次)、下肢放射痛(36次)的出现频次较高。舌象统计结果显示,红舌(58次)、白苔(44次)、腻苔(44次)的出现频次较高。脉象统计结果显示,细脉(44次)、沉脉(39次)、弦脉(28次)的出现频次较高。证型统计结果显示,气滞血瘀证(60次)和肝肾亏虚证(30次)的出现频次较高。将病因、症状、舌象、脉象、证型统计结果中频次≥9的诊断资料作为高频诊断要素进行聚类分析,得到4类诊断要素组合。③处方资料分析结果。92例LDH患者共使用105张处方,涉及90味中药,累计出现频次为1890次。出现频次≥20的药物共27味,其中前3位分别是木瓜(97次)、延胡索(97次)、杜仲(96次)。药物的性、味统计结果显示,平性药(865次)、温性药(692次)的出现频次较高,甘味药(1347次)、苦味药(665次)的出现频次较高。药物的归经统计结果显示,归肝经(1123次)、脾经(914次)、肾经(860次)的药物出现频次较高。药物的功

关 键 词:椎间盘移位 腰椎 中医药疗法 方剂分析 计算机辅助 数据挖掘 聚类分析 

分 类 号:R249[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74.9[医药卫生—中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