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天津300250 [2]天津市老年医学研究所
出 处:《承德医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439-442,共4页Journal of Chengde Medical University
基 金:天津市卫生健康科技项目资助(TJWJ2022QN099)。
摘 要:随着人均寿命增长,增龄伴随的认知、运动、感官功能下降以及营养、心理等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呈现传染病易感、慢性病多病共存、营养不足、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显著等有别于一般人群的健康特点[1]。有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的比例为86.23%,2种及以上慢性病共病患病率达65.14%[2]。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年死因监测数据分析,城乡地区65岁以上人群死因构成比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作为死因占比为91.31%[3],这提示我们,慢性病已成为老龄人群健康的首要威胁。目前我国慢性病三级管理体系中,诊前疾病预防、诊中疾病治疗工作开展比较成熟,对于诊后管理相关研究相对薄弱[4-7]。而慢性病又呈现病程长、迁延不愈的疾病特征,因而疾病治疗后的管理和科学指导尤为重要。如何采用科学有效的诊后管理方式,控制和延缓慢性病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降低慢性病的复发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与社会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