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印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 处:《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31-48,共18页Shandong Judges Training Institute Journal
基 金: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赌博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研究”(批准号:ZGFYZDKT202208-01)的阶段性成果;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2023年度学术型研究生专项科研基金课题“数据动态流动的法益重塑与刑法适用”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轻罪时代“但书”出罪对于犯罪圈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但书”出罪面临诸多理论争议,导致司法解释规范设定含混,引发实务中对“但书”的错用、滥用。对此,可从立法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犯罪混合概念的融合功能和总则对分则的统领作用三重维度肯定“但书”出罪的正当性,并重构其理论路径。“但书”出罪应在犯罪论体系内部实现,不满足构成要件的情形并非“但书”涵摄范畴。应区分立法定量与司法定量,前者罪量要素是构成要件的组成部分,而后者具有灵活性。“但书”可作为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和责任阻却事由作用于违法性和责任阶层。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中的犯罪客体与犯罪主观方面分别对应阶层犯罪论体系的违法性和责任阶层,由此可实现“但书”与不同犯罪论体系的贯通。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