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 [2]不详
出 处:《当代学生》2023年第18期28-29,共2页Modern Students
摘 要:说起蜉蝣,大家似乎都不感到陌生,因为在古诗文中常见到这一意象。如阮籍《咏怀》:“蜉蝣玩三朝,采采修羽翼。”张九龄《感怀》:“嵯尔蜉蝣羽,籍籍亦何为?”苏东坡《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文天祥《读赤壁赋前后二首》:“我亦洞箫吹一曲,不知身世是蜉蝣。”等等,都可见到此物,诗人借以兴发生命卑微、浮生苦短的慨叹,由此,蜉蝣也就成为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意象。而这一经典意象的源头,就是《曹风·蜉蝣》这首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