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诗博 LI Shibo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0
出 处:《理论导刊》2023年第11期99-106,共8页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劳动及其分配机制研究”(22CKS048);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研究”(19LLZD05)。
摘 要:乔纳森·克拉里在《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中将批判的靶子指向了资本主义技术加速带来的时间结构畸变,推出了资本主义“无眠”体制(24/7体制)的标识性概念。24/7体制的实质是一种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永不停歇、持续运转的社会形式,其危害在于使人的存在方式陷入危机:生命坠入“静态冗余”状态、人的自主性遭受规训、人体的知觉经验受到侵掠、个体成为游离于数字界面的虚体。据此,克拉里提供了构建“等待”共同体和珍视睡眠经验的两条路径,以摆脱24/7体制引发的人类生存困境。尽管克拉里对24/7体制的批判性分析和解决方案颇具启发性,但是他并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及找到“自由—真正共同体”的主体力量,故而未能擘画出人类社会向好的未来蓝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1.24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