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态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俞冰楠 刘寿荣 

机构地区:[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肝病科,浙江杭州310023

出  处:《中国现代医生》2023年第31期131-134,共4页China Modern Doctor

基  金:浙江省杭州市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项目(202204A02)。

摘  要: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自然病程一般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我国将免疫控制期定义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1000IU/ml、HBV DNA<2000IU/m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正常、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阴性、肝脏无或仅有轻度炎症坏死的慢性HBV感染者,即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传统观点认为,该期患者的病毒复制处于低水平状态,肝脏一般无显著的炎症或纤维化,疾病进展缓慢,故不推荐使用抗病毒治疗方案。研究表明,HBsAg<1000IU/ml、HBV DNA<2000IU/ml、HBeAg阴性、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正常的患者仍存在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甚至出现肝病相关死亡的风险。目前,临床对该部分人群是否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对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 键 词:乙型肝炎病毒 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态 抗病毒治疗 肝纤维化 

分 类 号:R512.6[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