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脏补脏”误解不少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虞晔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养生保健指南》2023年第9期38-38,共1页

摘  要:“以形补形,以脏补脏”理论具有一定历史渊源。“以脏补脏”这个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的《五十二病方》,其中提出以动物内脏入药,治疗人体相应脏器疾病的方法。唐代医学家孙思渺在行医过程中积累了非常多的食疗经验,例如运用羊肝治疗夜盲、用鹿肾治疗男子阳痿等。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其作了进一步归纳,总结出“以胃治胃、以心归心、以血导血、以骨入骨、以髓补髓、以皮治皮”的系列方法。后世医家也在临床治疗和养生中继续应用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关 键 词:《五十二病方》 以脏补脏 脏器疾病 羊肝 动物内脏 《本草纲目》 李时珍 

分 类 号:R24[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