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常健[1] 高洁馨 Jian CHANG;Jiexin GAO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天津300350
出 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158-177,共20页Journal of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基 金: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人权实践弘扬和丰富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22ZDA127)。
摘 要:人权理念在中国的生发有着内在的动力,这种内在动力与外在助力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权理念在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权资源,在近代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运动推动下,借助向西方学到的人权学说实现了第一次自我突破,萌发了中国人权理念的最初形态。在“五四”运动后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浪潮推动下,中国人权理念与马克思主义人权学说相结合,实现了中国人权理念的第二次突破。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发展人权理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推动中国人权理念进入快速生长期。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权理念走向成熟,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了新的范式。展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不仅要求中国人权事业高质量发展,而且要求中国人权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系统化创新。
关 键 词:中国人权理念 马克思主义人权学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权资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