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一笑
机构地区:[1]英国爱丁堡大学
出 处:《剧影月报》2023年第5期9-10,共2页Drama and Film Journal
摘 要:“作者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新浪潮时期弗朗索瓦·特吕弗和安德烈·巴赞等人在法国电影杂志《电影手册》上的争论,支持一种更个人的电影和导演,强调导演在电影制作中作为作者的权威性。美国影评人安德鲁·萨里斯则基于法国作者论进行了系统性的完善与批评,提出了“三个同心圆”的电影作者标准和前提,即分别是“技术能力”“可辨识的个人风格”和“内在意义”。而另一位美国的影评家宝琳·凯尔则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对作者论进行质疑。首先,安德烈·萨里斯认为“作者论的第一个前提是导演作为价值标准的技术能力”,被可视化为三个同心圆的最外层,是导演身份的最基本的前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0.2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