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2]河南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河南郑州450003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3年第19期237-244,共8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182102110371);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编号:23B210006)。
摘 要:为探究化肥与不同比例微生物菌肥及改良基质配施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T1)、50%化肥+50%微生物菌肥(T2)、50%化肥+50%微生物菌肥+改良基质(T3)、70%化肥+30%微生物菌肥(T4)、70%化肥+30%微生物菌肥+改良基质(T5)6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5处理>2.000 mm粒径团聚体含量及MWD值、GMD值、R 0.25值分别显著提高15.61%、9.71%、12.71%、6.82%,T5处理<0.053、0.053~0.250、>0.250~2.000 mm粒径团聚体含量及D值分别显著降低17.68%、25.21%、8.84%、4.92%。连续不同施肥3年后,T2、T3、T4、T5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64%、9.28%、7.51%、13.37%;与CK处理相比,T3处理0.053~0.250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9.59%,T5处理>0.250~2.000、>2.000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2.55%、10.95%;T5处理>2 mm粒径有机碳相对贡献率较CK处理显著提高14.77%,较其他施肥处理显著提高5.40%~10.79%;与CK处理相比,T5处理细菌、放线菌生物量以及细菌/真菌比值分别显著提高6.81%、12.42%、15.79%,T3处理革兰氏阳性菌生物量、G+/G-比值分别显著提高12.55%、11.86%;团聚体有机碳相对贡献率及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密切相关。综上所述,合理比例微生物菌肥与化肥及改良基质配施能够提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相对贡献率及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
关 键 词:施肥 微生物菌肥 改良基质 团聚体 有机碳 微生物
分 类 号:S153[农业科学—土壤学] S532.06[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S154.3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3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