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行舟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 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6期188-196,共9页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摘 要:本文从生态批评的理论向度发掘徐小斌《海火》中自然书写的意义和对人类命运的洞见。徐小斌早早看到了中国走向现代的历程所必然付出的自然代价,在《海火》中同时旋卷起改革开放的“热风”和自然之灵的舞蹈,使两种表达形成一种双峰对峙的内在结构。她既写经济,又写生态;既展现开放时代的自我意识(ego-consciousness),又显露出不同凡响的生态意识(eco-consciousness);既为爱欲与文明立传,又为宇宙而歌。徐小斌的文学生态学是一种注重灵知,打通内外,经由隐秘的内心生活来回归、映现和联动于自然的“心灵生态学”(psychic ecology)。这种生态学依赖于个体隐离于人群、隐离于世俗的自我烛照,依赖于幽暗处的开掘和背向的放飞,更依赖于文学的救赎。它以心灵的易感性为基础,以向内通往自然为首要;它在阴影中激荡起巨大的光亮,让赤裸之身和宇宙之弦在这种幻梦的光亮中相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10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