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3年第11期69-69,共1页
摘 要:秀才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原本并非属于科举功名的范畴,也不特指读书人,而是相当于现在的“俊才”“英才”。汉武帝时期,朝廷推行官员选拔制度,秀才与孝廉一起成为地方官员举荐的两种优秀人才。东汉光武帝时期,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秀才改称为茂才,三国曹魏时期,又改回秀才。至隋朝科举制度开科取士,最初也称为取秀才,这时的秀才成了考中功名者的称呼。唐朝初期,科举考试中设立秀才科,刚开始时秀才科第最高,因为要求非常高,很少有人敢于问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