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聪 郑艳伟 郑卓 宗永强 黄康有 Barry V.ROLETT 彭环环[6] 张潇 汤永杰 万秋池 章桂芳 Rachid CHEDADDI Chen C;Zheng Y;Zheng Z;Zong Y;Huang K;Rolett B V;Peng H;Zhang X;Tang Y;Wan Q;Zhang G;Chedaddi R
机构地区:[1]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珠海519082 [2]稀有金属分离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广州510650 [3]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珠海519082 [4]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510070 [5]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Honolulu,Hawai’i 96822,USA [6]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湛江524088 [7]Institute of Evolutionary Sciences of Montpellier,University of Montpellier,CNRS,Montpellier 34095,France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年第11期2575-2590,共16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72205,4130158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2YFF0801501);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创新团队项目(编号:311022010)资助。
摘 要:重建全新世大洪水的历史是探讨过去极端气候变化以及预测未来潜在自然灾害风险的关键内容.珠江水系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系统,珠江三角洲曾被认为是世界上受洪水和风暴潮灾害影响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然而,迄今为止在中国南方地区缺少千年尺度的洪水地质记录研究,从而难以从认识过去的角度来检验对未来百年甚至千年一遇大洪水灾害预测的可信度.本研究在珠江干流(西江)下游发现了一系列发育在厚层黑色泥炭腐木堆积中的灰白色黏土夹层,根据沉积序列对比、沉积物特征和物源分析结果,确定为洪水沉积.对每个洪水沉积层采用AMS14C方法进行了精确定年,揭示出西江下游在距今6000年以来至少发生了7次千年一遇规模的超级大洪水,平均再现期约为855年.西江流域特大洪水事件的发生均对应于较强的ENSO活动期,表明东亚夏季风减弱和ENSO增强是引发中国南方异常高降水和特大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此外,珠江下游特大洪水事件的发生与中国中东部降水减少在时间上大致耦合,反映了全新世后半期中国东部经向分布的降水“三极”模式显著增强.在过去2100年,人类土地利用增强和森林破坏导致当地的原始植被生态系统迅速退化,水土流失导致大洪水的破坏力和灾难性增大,特别是宋代以后的洪水沉积层中含有丰富的水稻型禾本科花粉,反映洪水曾经淹没了大面积农用土地.此外,全新世古洪水事件不仅对流域内的人类生存造成危害,同时还影响着区域文明的演化.本研究揭露了全新世一系列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历史,证明了热带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变化对东亚降水异常的重要性,研究结果为预测未来的极端气候变化和洪水灾害提供了有价值的重要证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