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肖和贤
机构地区:[1]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儿科,广东清远518000
出 处:《当代医药论丛》2023年第21期29-32,共4页
摘 要:目的:针对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及预防策略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220例因急性中毒入院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毒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居住场所是小儿急性中毒发生最多的场所,其他场所发生小儿急性中毒的概率均相对较低。1~3岁的幼儿期出现急性中毒事件的概率最高,其次为7~12岁的学龄期以及4~6岁的学龄前期。小儿急性中毒的最主要途径是经消化道吸收,其次为经呼吸道吸入,其他中毒途径较少。小儿经消化道吸收中毒的物品种类以药物为主,其次为洗涤剂或清洁剂,再次为杀虫药或毒鼠药。小儿在发生急性中毒后,多数家长能在第一时间(0~1 h)将其送至医院接受皮肤清洁、洗胃等相关治疗,但也有少数家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小儿急性中毒到就诊的时间超过了6 h,进而导致患儿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多数小儿急性中毒均属于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和重度损伤的占比相对较低,但本研究中依然存在一定比例的中度及重度损伤患儿,应引起临床重视。多数急性中毒患儿经过积极的处理后留院观察,也有部分患儿住院接受诊疗,门诊留观和转院的比例相对较低。结论: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药物因素、误食洗涤剂、清洁剂、杀虫药、毒鼠药等。临床结合小儿急性中毒的高危因素,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2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