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明玉[1] 杨茹[1] 董青[1] 周玲[1] 周芯羽[1]
机构地区:[1]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功能科,江苏连云港222001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年第22期5377-5380,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 金: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项目(2021K239B)。
摘 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参数诊断高血压与颈动脉病变及高龄患者血压、血压变异性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交互关系。方法选取32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成内膜正常组(n=96)、内膜增厚组(n=139)及颈动脉斑块组(n=86),检测3组血脂、血压、血压变异性,并收集高血压患者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等人口学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颈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颈动脉病变组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白天(d)SBP、dDBP、夜间(n)SBP、nDBP、24 h SBP变异性(SBPV)、24 h DBP变异性(DBPV)、dSBPV、dDBPV、nSBPV和nDB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颈动脉病变患者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年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和糖尿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平均值为(1.14±0.22)mm,IMT分别与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24 h DBPV呈正相关(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指标间不存在共线性关系,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和24 h DBPV是颈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可应用于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颈动脉病变,且血压变异性可参与颈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造成靶器官损伤,而IMT是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血管损害的有效标志物,对预防、预测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分 类 号:R445.1[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