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路径探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娜[1] 

机构地区:[1]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出  处:《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年第18期61-63,共3页

基  金:“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老虎’文化资源的抢救性整理与数字化保护研究”(编号:L2022C10170324);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和路径优化”(编号:mmlx2023021);民盟青岛市委2023年调研课题;“大学生红色文化基因库构建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教育机制创新研究”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个民族和社群的文化认同和身份的重要象征,它们反映了各个地区、民族和社群的独特文化特征和传统。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河流域先民生活的见证和记忆,兼具生活礼俗和民间艺术两种属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怀,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保护和传承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保护和传承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强化和延续,促进民族精神传承的必然选择。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多样性 文化认同感 文化交流 精神传承 传承价值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保护和传承 

分 类 号:G12[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