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分析教学方式的互补互融——以河南坠子唱腔中含韵的结构功能探析及其音乐特征总结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振杨 郭红喜[1] 

机构地区:[1]大连大学音乐学院,大连116622

出  处:《当代音乐》2023年第11期76-78,共3页Modern Music

基  金:202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摘  要:传统音乐分析是音乐分析类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这不仅需要对音乐本身进行分析,更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音乐学分析。比如河南坠子音乐中的含韵,虽然它并不像“平腔”那样成为坠子音乐的主体,但它在情感表达中却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作用。由于它特别善于表达愤慨、悲痛的情绪,一般只有在具有强烈情绪对抗的内容中才会出现,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含韵。在授课过程中,要强调含韵唱腔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个类似于戏曲音乐中的摇板(紧拉慢唱),是激愤情感抒发的主要形式。文章以授课讲义的形式,引领学生通过对含韵在其情感表达、结构功能、音乐特征等方面的总结凝练,有效提升学生传统音乐研究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研究方法。

关 键 词:传统音乐分析教学 含韵 结构功能 音乐特征 研究能力 

分 类 号:J617.5[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