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春敏[1] Li Chunmin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9期36-44,共9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列斐伏尔关于空间的三元辩证法融合了马克思的“实践”、黑格尔的“概念”和尼采的“诗性”,在辩证法的当代形态上独树一帜。在三元辩证法的基础上,列斐伏尔系统阐释了他提出的“空间的生产”这一概念,呈现了一种宏大的空间知识论构想。但我们今天在尝试深入阐释列斐伏尔的三元辩证法时还是会面临一系列困境:第一,如何理解三元辩证法的核心机制;第二,如何理解第三元的设置;第三,如何理解三元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只有在准确把握上述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回答空间意义上的辩证法是何以可能的。首先,空间辩证法在理论立场上区别于科学主义的空间知识论,致力于呈现空间阐释的关系论和过程论的视野;其次,空间辩证法的要义在于内含空间生产的自否定机制,其中,作为空间生产的自否定产物的对立面不应在空间自身范围内寻找,而应到空间的真正“生产者”那里去寻找,即到现实的生产方式及其所指向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去寻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