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PSPS基因拷贝数差异的草甘膦抗性与敏感牛筋草萌发和出苗特性  

Seed gemination and seedling emergence characteristics of glyphosate-resistant and glyphosate-susceptible biotypes of Eleusine indica based on EPSPS gene copy number varia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文磊 张纯[1] 张泰劼[1] 田兴山[1] Guo Wenlei

机构地区:[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果蔬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3年第21期119-125,共7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22010105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901900);广东省科技计划(编号:2019B121201003);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22KJ113)。

摘  要:为了明确基于EPSPS基因拷贝数差异的草甘膦抗性与敏感牛筋草在不同环境因子下的萌发和出苗特性,采用培养皿法测定抗性(R)和敏感(S)生物型在不同温度、光周期、pH值、盐浓度、渗透势和埋藏深度下的萌发和出苗情况。结果表明,牛筋草在20~35℃范围内的最终萌发率均在90%以上;在18℃/12℃变温和15℃恒温处理下,R生物型的萌发率显著高于S生物型;在40℃恒温和43℃/37℃变温处理下,R、S生物型的萌发率均在83%以上,但幼苗无法正常生长。2种生物型在不同光周期处理下的萌发率在93%以上,在pH值为4.0~10.0范围内的萌发率均在80%以上,在NaCl浓度为200 mmol/L时的萌发率均低于10%。当渗透势为-0.6~-0.4 MPa时,R生物型的萌发率显著高于S生物型,当渗透势为-0.8 MPa时均无法萌发,但未萌发的种子仍保持活性。R、S生物型的出苗率均随埋藏深度增加,其出苗率显著下降。由研究结果可知,牛筋草R、S生物型在部分温度和渗透势处理下的萌发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抗性杂草绿色治理策略提供依据。

关 键 词:牛筋草 草甘膦 抗性生物型 种子萌发 抗性治理 

分 类 号:S451.1[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