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文喜[1] ZHANG Wen-xi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23年第11期17-23,F0002,共8页Study & Exploration
基 金: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项目“社会正义下的马克思财产理论研究”。
摘 要:当代主流政治哲学对正义(公平)概念的建构,既是对商品交换价值的盲目崇拜,也是对那种无言的、感性的实践世界源泉的封锁。基于历史原则和现实原则,马克思从对正义信条的经验辩护转向了正义的拟喻性本质,将时代正义概念的谬误起源,聚焦在正义想象和正义理论对财产主题的关注上。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的思想价值在于指明了正义观念在资本主义时期的基于较低层次经验知识“内涵”,也就是有关商品价值形式所建基的法、道德的一般理论。现代人们表达这种思想的法律、道德概念或术语都有一个掩盖剥削的外在化的发展历程。对于正义、公平的含义,应当在比主流政治哲学所主张的现实得多的范围内加以把握,在应然世界和实然世界的矛盾澄明中,摆脱关于神圣化正义论之哲学论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