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丁惠平[1]
出 处:《东岳论丛》2023年第11期163-170,共8页DongYue Tribun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组织动员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ASH01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一项学术研究的议题,社会组织的出场是与“国家与社会”分析范式的兴起相伴随的,并由此开启了其从“注脚”到“主角”的学术之旅。经历了三十年的探索后,与社会组织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一个颇具学术增长力的分支领域。但与此同时,这一研究领域也暴露出一些无法回避的短板乃至根本性问题:一是随着国家与社会分析范式的式微,社会组织研究呈现出一种失去理论约束后的自发状态,似乎沦为了一个无需进行理论追问的纯经验性问题。尤其是在“治理”话语泛化的形势下,社会组织的主体性和社会性在很大程度上被遮蔽;二是大量个案研究呈现出孤立的、碎片化的内卷态势,陷入一种“有增长无发展”的困局;三是因被置于时下热门的治理议题之中,相关研究缺少了一种历史的视角。面对社会组织研究在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瓶颈,应进一步延伸经验研究的问题意识链条,同时开拓新的研究视角,扩大研究视域,不断向深向远去追问社会组织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1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