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成旺[1] 徐子扬 Li Chenwang;Xu Ziyang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年第10期38-46,共9页Leading Journal of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摘 要:费尔巴哈批评黑格尔以纯粹概念为基础的理智直观,以感性取代纯粹概念,建立起超越以感觉经验为基础的表象直观,并通过理智这一思维能力达到把握事物的本质的感性直观,在此基础上奠定了其人本学理论,以此打破了黑格尔的体系,试图真正实现德国唯心主义所孜孜追求的“理智直观”,进而找到实现人的自由的现实路径。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实质是“二重性的直观”即“感性直观”,体现在它从眼前的东西的普通的直观即表象直观出发,由此达到把握事物真正本质的高级的直观即理智直观,但实际上,仅仅停留于思维领域中的高级的哲学直观最终也无法解决在现实中表现出来的感觉经验中的矛盾,因此,感性直观实际上无法构成从表象直观到理智直观的桥梁与中介,陷入了“感性直观”理论的内在逻辑悖谬。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在物质生产运行机制中解读人类历史,诉诸全面生产理论超越“二重性的直观”思维方式,才能摆脱“二重性的直观”面对现实的无助与尴尬,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关 键 词:理智直观 表象直观 感性直观 二重性的直观 全面生产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