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鹏珍 古金晓 杜雨轩 梁笑笑 栾慧林 谢颖桢[1]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二区,100700
出 处:《环球中医药》2023年第12期2525-2528,共4页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700101)。
摘 要:中风后疲劳是中风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防治有着深远且重要的临床意义。王永炎教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一类在中风病发病之初即表现出气虚甚则阳虚为主而邪实一面临床特征并不突出的患者,此类患者经及时益气温阳通络治疗后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因此提出了“阳(气)虚化风”的病机新认识。其内在本质为阳气不足,变化生风。发病后,患者仍旧正气不足,或清阳不升,或气血运行乏力,瘀血阻于脑络,或阳气不足,有形之邪积聚,终致脑窍不荣,表现为脑力不足,不耐疲劳的特征。因此“阳(气)虚化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与既往报道的中风后急性期疲劳患者存在相关性。本文旨在从“阳(气)虚化风”病机角度对中风后急性期疲劳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思路进行诠释,以此期待提高临床医师对中风后急性期疲劳发病病机的认识,加强在中风急性期予以补气活血通络治疗的意识,进而对改善患者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关 键 词:阳(气)虚化风 中风后疲劳 补气活血通络 病因 病机 临床经验 验案分析 理论探讨
分 类 号:R249[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9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