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安徽合肥230031
出 处:《中医药导报》2023年第11期109-112,共4页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摘 要: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发病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5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发病类型、发病位置、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理分型、息肉大小、数目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15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主要发病类型为全结肠型,占比40.00%;主要发病位置为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占比分别为16.67%、12.00%、10.00%。15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主要中医证型为脾虚湿滞证,占比46.00%,其次为大肠湿热证,占比38.00%。不同性别大肠息肉患者,男性、女性患者均以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分别为50.00%、38.46%;大肠息肉女性患者肝郁气滞证占比(21.15%)高于男性患者(3.06%)(P<0.05)。不同年龄大肠息肉患者,≤30岁、>60岁患者以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分别为66.67%、46.67%;>30~40岁、>40~50岁、>50~60岁患者以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分别为54.55%、50.00%、47.62%。不同BMI大肠息肉患者,BMI<28 kg/m^(2)患者以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为47.01%;BMI≥28 kg/m^(2)患者以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为50.00%。不同病理分型大肠息肉患者,非腺瘤性息肉患者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为48.33%;腺瘤性息肉患者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为46.67%;腺瘤性息肉患者湿瘀阻滞证占比(10.00%)高于非腺瘤性息肉患者(1.67%)(P<0.05)。不同息肉大小大肠息肉患者,息肉大小<1 cm、≥1~2 cm患者均以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分别为50.00%、55.38%;息肉大小≥2 cm患者以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为54.29%。不同数目大肠息肉患者,单发性患者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为50.63%;多发性患者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为46.48%。结论:大肠息肉患者的主要发病类型为全结肠型,发病位置主要分布于直肠、乙状结肠和横结肠,主要中医证型为脾虚湿滞证,不同性别、年龄、BMI、病理分型、息肉大小、数目大肠息肉患�
关 键 词:大肠息肉 发病类型 发病位置 病理分型 息肉大小 息肉数目 中医证型 相关性
分 类 号:R273[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2.6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