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患者发病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冉飞 赵壮壮 

机构地区:[1]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安徽合肥230031

出  处:《中医药导报》2023年第11期109-112,共4页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摘  要: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发病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5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发病类型、发病位置、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理分型、息肉大小、数目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15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主要发病类型为全结肠型,占比40.00%;主要发病位置为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占比分别为16.67%、12.00%、10.00%。15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主要中医证型为脾虚湿滞证,占比46.00%,其次为大肠湿热证,占比38.00%。不同性别大肠息肉患者,男性、女性患者均以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分别为50.00%、38.46%;大肠息肉女性患者肝郁气滞证占比(21.15%)高于男性患者(3.06%)(P<0.05)。不同年龄大肠息肉患者,≤30岁、>60岁患者以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分别为66.67%、46.67%;>30~40岁、>40~50岁、>50~60岁患者以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分别为54.55%、50.00%、47.62%。不同BMI大肠息肉患者,BMI<28 kg/m^(2)患者以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为47.01%;BMI≥28 kg/m^(2)患者以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为50.00%。不同病理分型大肠息肉患者,非腺瘤性息肉患者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为48.33%;腺瘤性息肉患者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为46.67%;腺瘤性息肉患者湿瘀阻滞证占比(10.00%)高于非腺瘤性息肉患者(1.67%)(P<0.05)。不同息肉大小大肠息肉患者,息肉大小<1 cm、≥1~2 cm患者均以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分别为50.00%、55.38%;息肉大小≥2 cm患者以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为54.29%。不同数目大肠息肉患者,单发性患者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为50.63%;多发性患者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为46.48%。结论:大肠息肉患者的主要发病类型为全结肠型,发病位置主要分布于直肠、乙状结肠和横结肠,主要中医证型为脾虚湿滞证,不同性别、年龄、BMI、病理分型、息肉大小、数目大肠息肉患�

关 键 词:大肠息肉 发病类型 发病位置 病理分型 息肉大小 息肉数目 中医证型 相关性 

分 类 号:R273[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