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地域特色下的石窟保护性建筑设计——以广元千佛崖为例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希 施紫越 舒灵扬 向芳[3] 

机构地区:[1]广元石窟研究所,四川广元628000 [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3]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

出  处:《甘肃科技》2023年第11期91-93,100,共4页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元千佛崖石窟地质特征及风化病害研究”(22ZDYF0002)。

摘  要:作为中华文化传承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石窟遗址正受到广泛的关注与保护。在巴蜀地区温热潮湿、降雨频繁的气候背景下,石窟的风化病害普遍严重,设计保护性建筑是延缓病害发展、延长石窟寿命的主要手段之一。针对巴蜀地区石窟特点及现存保护性建筑的现状,结合广元千佛崖的相关实践,分析了包括“抑制石窟病害”“适应历史文化”“协调山体环境”“建筑设计可逆”等在内的石窟保护性建筑的设计原则,明确了在不隔绝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减缓河谷风、温度、湿度等环境要素的剧烈变化,以实现稳妥、改良性的保护策略。理性规划、风格协调、规避局限、具有创意的思路应当是石窟保护性建筑设计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 键 词:巴蜀地区 风化病害 千佛崖石窟 保护性建筑 

分 类 号:TU201.1[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TU-87[艺术—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