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猛 Yang Meng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法学院,上海200092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11期207-216,共10页Social Science Front
基 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22BFX008)。
摘 要:针对高危领域失职导致重大法益侵害风险的评价,根据新旧过失理论体系,可能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原因在于,分别建立在古典犯罪论和新古典犯罪论基础之上的旧过失论体系与新过失论体系有不同的风险评价侧重。前者产生的背景是自然犯为主的低风险社会,其建立在心理责任基础之上,将过失置于责任阶层,注重责任的过失与具象的客观结果,所以评价相对机械化;后者产生的背景是法定犯为主的高风险社会,其建立在规范责任基础之上,将过失置于违法阶层,更注重过失的行为性评价与因果流程的规范构造,所以评价体系更加复杂与精确。根据新旧过失论体系的风险类型与评价侧重面向进行排列组合,可以得出递进的评价范式:从旧过失论到新过失论其所涉及领域的风险性逐渐升高、风险现实化结果的具象性逐渐降低,对过失行为该当性的规范化要求逐渐升高。在此基础上,文章将以海事航运高危场景为例,厘清运用新旧过失论预控高危失职风险的刑法规制路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