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前进 CHEN Qianjin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民族文学研究》2023年第6期155-167,共13页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摘 要:元代中期的社会生态塑造出了何失“织帽匠”“老征夫”“诗人”“隐士”的四重形象。由于科举在元代的长期缺失,使得大量“贾服儒行”的普通文人在元代社会的身份转化中更具张力,他们一生游离于官、隐、商、儒等身份之间,上可以以布衣取卿相,下可以以生事避红尘。在科举未兴、荐举盛行的元代中期政治生态背景下,何失的影响力所反映的应是当时荐举制下有举荐权力的上层官员所产生的一种潜在影响力。作为北上的南人,即使是后来的文坛盟主如虞集、揭傒斯等在初入大都时也不得不通过荐举制来依附于李孟、王约、吴元珪等这样的朝中大臣。同时,何失的交友圈也是在当时多元文化和多族士人圈互动背景下所构建起来的,彼时官、隐、商、儒等各种身份的文化个体在相对平等的多元氛围中上下流转,积极交游,并借助诗、酒、书、画等文化活动积极地进行族群互动、阶层互动和文化互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