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石小溪 Shi Xiaoxi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融媒体研究中心 [2]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 处:《当代电影》2023年第12期149-156,共8页Contemporary Cinema
基 金:南开大学文科发展基金青年项目“互联网+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链创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B22BZ034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电影批评转型及其问题研究(1978-2000)”(项目编号:6321202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西方现代电影理论与本土文化诉求双重势能推动下所生成的中国电影文化批评登上历史舞台,经由多位理论家和翻译家译介的结构主义叙事学成为中国电影批评学者研究电影文化的重要路径。对相关批评文本展开细读发现,结构主义框架下的导演研究、类型电影研究的结构主义转向以及对“语义矩阵”的使用与改造,是该理论路径下中国电影文化批评呈现出的三种主要形态。在此分析模式下形成的二元对立论述策略,则与中国电影学者试图实现的以文化参与社会和政治议题表达的诉求形成了某种契合。从这一角度上说,多种西方现代理论话语只是中国电影文化批评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仍是本土文化诉求的表达,而这也正是其最终通向意识形态批判的原因所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