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肖鹰[1] Xiao Ying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哲学系,100084
出 处:《红楼梦学刊》2023年第6期29-42,共14页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摘 要:在《红楼梦》研究中,探索林黛玉的“人物原型”是一个持续的“红学主题”。晚清以来的百十年中,先后已有董小宛、冯小青、叶小鸾等明清才女被认定为“黛玉原型”。虽然伴随着新资料的发掘和《红楼梦》研究的推进,更为普遍的新观念是主张历史综合地看待“林黛玉”这一文学形象,但以某个历史人物作为“黛玉原型”,仍然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和动力的“红学理念”。近十数年来,由于叶小鸾与林黛玉的身世、才貌有更多的相似性,更由于曹雪芹祖父与叶小鸾胞弟叶燮一度交往,指认叶小鸾为“黛玉原型”的主张更具声势。但从人物身世、曹雪芹与《午梦堂集》的关系、黛玉葬花的文学溯源三个层面考辨,可否定叶小鸾这个历史人物对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影响,并进而揭示作为林黛玉人物的核心意象“黛玉葬花”的文学—文化内含。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25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