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志翊[1] 翁杰[1] 周培森 李科莹 Wang Zhiyi
出 处:《浙江临床医学》2023年第11期1581-1583,1588,共4页Zhejiang Clinical Medical Journal
摘 要:脓毒症(sepsis)是一种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涉及炎症、免疫、凝血等系统。当病情进展至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性休克时,危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升高[2]。因此,在脓毒症患者发病早期出现感染迹象或症状,但尚未表现出明显的全身性感染反应或多器官功能障碍时(即疑似脓毒症阶段),快速诊断预测脓毒症,并尽早给予有效干预,阻止脓毒症发生进展,是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3]。由于脓毒症早期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且缺乏有效诊断措施,疑似脓毒症阶段的评估难度较大[4]。生物标志物是机体病理状态下出现的一些异常分子结构和功能变化,可为各种脏器功能损害提供早期预警[5]。近年来,越来越多生物标志物已经被用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在预测脓毒症发病情况及改善其预后生存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6]。本文对疑似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临床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提供思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