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雪林
出 处:《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3年第36期139-141,共3页Legality Vision
摘 要:有史可考,疑罪问题从汉代开始便已初见端倪,直至唐代,《唐律疏议》才进一步对疑罪有了明确的定义。实际上,从唐代案例来看,除了法律定义的疑罪外,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其他的疑罪类型,如罪名存疑及量刑轻重存疑。唐律对罪与非罪的疑罪处理原则是疑罪从赎,在司法实践方面则基本遵循“罪疑从轻”的处理原则,疑罪从赎作为“罪疑惟轻”的一种体现方式,体现了统治者的“慎刑”思想,有利于维护阶级统治,亦有利于完善唐代社会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对后世立法及司法实践有着可资借鉴的历史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6.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