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2]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暨云南省南药可持续利用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500
出 处:《时珍国医国药》2023年第9期2288-2290,共3页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 金: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生物领域)(202102AA310037);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202001AZ070001-015);科技人才和平台计划(202105AG070012XS2219)。
摘 要:目的基于红大戟药材粉末颜色与蒽醌类活性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阐释红大戟“辨色论质”中以红褐色为佳的科学内涵,为红大戟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色差仪测定红大戟药材粉末颜色,采用HPLC法对芦西定、3-羟基巴戟醌、甲基异茜草素及6-羟基茜草素进行含量测定;并将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红大戟中芦西定、6-羟基茜草素含量及四种蒽醌类成分总量(芦西定、3-羟基巴戟醌、甲基异茜草素及6-羟基茜草素)与L(代表颜色亮度)、a(代表颜色红绿色度)、b(代表颜色黄蓝色度)、E ab(色差值)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3-羟基巴戟醌含量与a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甲基异茜草素含量仅与b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红大戟颜色与其四种活性成分含量有显著相关性,颜色偏红色的红大戟芦西定、3-羟基巴戟醌、6-羟基茜草素含量及四种蒽醌类成分总量较高,这与传统描述以“红褐色为佳”相符合,此研究为阐释“辨色论质”在红大戟药材传统鉴别中的科学性提供理论依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1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