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探讨针刺调控线粒体自噬促进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发展的机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炳涛 李雪松[2] 黄亚蓉 范乾 雷旭东[4] 

机构地区:[1]甘肃省肿瘤医院血液病科,甘肃兰州730050 [2]甘肃省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一科,甘肃兰州730050 [3]庆阳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4]甘肃省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年第24期6048-6052,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  金: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No.GZK-2017-43)。

摘  要: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探讨针刺调控线粒体自噬促进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50只,10只为对照组,其余40只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其中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对照组、针刺组各10只。对照组、模型组不接受治疗,药物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针刺组选取大鼠太冲穴、足三里穴针刺治疗。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病理组织学、饮水量、进食量、胃肠动力、炎症因子、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比例、三磷酸腺苷(ATP)、活性氧(ROS)、p38 MAPK/NF-κB通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药物对照组、针刺组饮水量、进食量、ATP明显下降,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色素(CYT)-C、微管结合蛋白1A/1B-轻链(LC3)B、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比例、ROS、p38MAPK、NF-κB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对照组、针刺组饮水量、进食量、ATP增加,IL-6、IL-1β、TNF-α、CYT-C、LC3B、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比例、ROS、p38MAPK、NF-κB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与药物对照组相比,针刺组饮水量、进食量、ATP明显增加,IL-6、IL-1β、TNF-α、CYT-C、LC3B、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比例、ROS、p38MAPK、NF-κB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采用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进行干预,可介导线粒体自噬,使体内胃肠动力增加,改善大鼠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关 键 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刺 线粒体自噬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 

分 类 号:R245.31[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