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韦彩玲[1] 黄仪 李茜宁 庞怀 Wei Cailing;Huang Yi;Li Xining;Pang Huai
出 处:《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3年第6期133-147,F0002,共16页The Journal of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 of CPC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研究”(23XMZ007);2023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农村宅基地改革的实践进展及成效研究——以广西三个试点地区为例”(A3220022004)。
摘 要:中国农地制度改革与农民观念、农民角色演变相伴而生且相互推进,决策者与农民的观念经六个阶段的迭代,农民角色转型历经六个轨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完全政府角色≈完全个人角色”,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的“完全政府角色>半个人角色”,人民公社化时期的“半政府角色>半个人角色”,HRS探索确立期的“完全政府角色+半个人角色”,HRS稳步发展期的“完全政府角色>完全个人角色”以及HRS改革创新期的“完全政府角色≈完全个人角色”。农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隐性互动逻辑在于:农地正式制度根源于权威决策者的观念,农民观念是非正式制度的内核,农地制度变迁在隐性层面上则归结为权威决策者观念和农民观念的互动,由于观念的互动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的特点,农民角色便发挥二者隐性互动的桥梁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