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视角下的中国政策议程设置研究——以义务教育“双减”政策为例  

A Study on the Setting of China's Policy Agend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Difference——Taking the“Double Reduction”Polic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刚华[1] 徐圆 Chen Ganghua;Xu Yuan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出  处:《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131-144,共14页The Journal of Yunnan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研究”(21AZZ012);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城市治理与公共政策”(CCNU19TD005)。

摘  要:2021年,随着“双减”政策的正式出台,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再一次成为了全社会关心的话题。“双减”政策看似一夜之间突然出台,背后原因极其之深远。一般来说,多源流理论对政策议程设置具有良好解释力,但是“双减”政策缺乏推动政策议程转折的“焦点事件”。因此,本研究试以引入“时差(time difference或time lag)”变量来补充多源流理论,应用时间上的时差、伴随认知的时差和行政上的时差对“双减”政策之窗的开启进行阐述。研究发现:多条源流推动着政策议程的变化,危机网络在“时差”中得以构建;具有长期性和重复性的教育负担问题在迭代中促进了三条源流的耦合;为解决问题实现公共利益、推动政策议程成熟提供了充分准备。亦即,在时差要素的补充下,“双减”政策议程还呈现以下特点:时差创造“双减”政策之窗开启的时机;三条源流既彼此独立也彼此关联,时差贯穿发展之路并促进源流汇合;政治源流引领政策议程,时差影响关键决策主体的注意力分配,“双减”政策的推出是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目标而服务的。

关 键 词:时差理论 多源流理论 “双减”政策 政策议程设置 

分 类 号:D63[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