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惠民的青海语言民俗记录及其学术价值  被引量:1

Johann Frick's Qinghai Language Folklore Records and Its Academic Valu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瑶琦 Sun Yaoqi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出  处:《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121-127,共7页Cultural Heritag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6ZDA1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20世纪四十年代,奥地利传教士费惠民到青海省西宁市附近的黑嘴子村传教,他在传教的同时记录了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还包括俗词、俗语、谚语、仪式语等语言民俗,费惠民语言民俗的记录几乎都附有方言发音的音标注音,这一严谨科学的记录方式可凸显语言民俗的“地方性”。此外,他还通过语言探求民众的日常生活与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语境、文化语境中解释语言民俗,为了解当时青海农村的社会与习俗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近年来,语言民俗学主张在生活文化情境中研究语言民俗,费惠民记录语言民俗的理念与国内学者的提倡有相通之处。因此,探究传教士记录语言民俗的方式与特点是对语言民俗研究学术史的补充完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西方人记录语言民俗的方法与经验。

关 键 词:传教士 费惠民 语言民俗 语境 

分 类 号:K890[历史地理—民俗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