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平仁[1] HU Pingren
机构地区:[1]中南大学法学院,长沙410012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111-127,共17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国内外学界几乎把法律主体混同于法律关系主体,或是等同于“法律中的人”;而且片面强调法律的规范性和自治性,忽视法律主体的内在条件,进而盲目地把动物、河流、人工智能等类推为法律主体。其实,法律主体需要兼备法律性和主体性。法律主体研究既要充分考虑被“视为”主体的实体享有并行使权利或权力的必要性,更要审慎思考其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可能性。“法律主体”应当是指法学和法律根据现实中人(humans)的共性或类似性而构建的,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自主地做出法律行为,行使特定的法律权利或权力、履行相关法律义务、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自然人(natural persons)及其集合体。传统学说中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虽然简要地揭示了法律主体成立的条件,但存在许多模棱两可的问题,还需做更为充分而深入的分析论证,并作出明确而适当的限制。胎儿、婴幼儿、智障者和死者,是或可以是“法律中的人”,但不能成为法律主体;不能共享人类生命意识和价值观、不能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如动物、人工智能等),更不能成为法律主体。
关 键 词:法律主体 法律中的人 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主体资格 动物 人工智能
分 类 号:D922.17[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