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小军 WU Xiaojun
出 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58-164,共7页JOURNAL OF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人文社会科学类立项课题“民族元素在现代首饰创作中的融合与应用”(项目编号:2021QGRW030)。
摘 要:“梳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其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文章主要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研究侗族银梳的历史、工艺、纹饰及其文化内涵,一方面从历时性层面厘清了侗族银梳的来龙去脉,认为侗族银梳受到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梳篦文化影响,起源于明代,兴盛于清代,流传至今。另一方面在共时性层面探讨了侗族银梳的制作技艺与象征内涵,认为侗族银梳的装饰纹样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蕴含着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先祖的崇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侗族银梳有完善的制作工艺,但缺乏传人,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因此,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背景下,深入探讨族际艺术互动的个案实践有助于为解决该困境寻找一个思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