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流域传统舞蹈传承与发展的“两创”路径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迟燕琼[1] 熊妮 

机构地区:[1]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

出  处:《民族音乐》2023年第5期47-52,共6页National Music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云南红河流域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体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EH212)。

摘  要:舞蹈类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更是当代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简称“两创”,是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文化传承观在当代中国新的理论表达,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社会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的当代路径。红河流域是由红河流经地区所形成的多民族区域,流域内有彝族、傣族、哈尼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舞蹈类非遗文化资源丰富。为有效促进云南红河流域舞蹈类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建构其传承与发展的“两创”路径,一是表演化,扩大舞蹈类非遗场域性;二是产业化,开发舞蹈类非遗新产业;三是教育化,通过教育促进非遗传承;四是数字化,借助数字媒体传承传播;五是生活化,强化舞蹈类非遗自娱性。

关 键 词:红河流域 “两创” 舞蹈类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 类 号:J722.2[艺术—舞蹈]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