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付广[1] LI FuGuang(Institute of Cotton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Cotton Bio-breeding and lntegrated Utilization,Anyang 455000,Henan)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育种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河南安阳455000
出 处:《中国农业科学》2023年第23期4561-4564,共4页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31621005)。
摘 要: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天然纤维的主要来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全球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棉花纤维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主要指标包括: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fiber length,FL)、纤维断裂比强度(fiber strength,FS)、马克隆值(fiber micronaire,FM)、整齐度(fiber uniformity,FU)等,这些指标也是决定纺织品质量的重要因素[1]。长期以来,棉花纤维品质与产量的同步改良一直是棉花育种中的重要目标。因此,系统剖析棉花纤维发育的遗传机制,挖掘与纤维形成的相关基因,阐明其调控棉花纤维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对改良棉花纤维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培育高品质棉花新品种、保障我国高品质原棉的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本专题展示了部分棉花纤维发育的调控基因及功能解析,以期为棉花纤维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指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3.22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