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创”视域下泰山意象的新表达——以张志民《中华泰山》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董龙昌[1] 左佳昕 

机构地区:[1]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  处:《人文天下》2023年第9期78-84,共7页

基  金: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冯友兰美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1CZWJ1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自2013年“两创”提出至今十年间,我国的文艺工作者做出了积极响应。在“两创”理念的指导下,山东的美术家们创作出许多具有齐鲁地域文化特色的美术作品。张志民于2016年创作的《中华泰山》,在展现齐鲁文化新风貌的同时,也在新时代中国艺术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沿着“事件—文本—图像”的基本逻辑,从《中华泰山》这一件具有普适意义的作品出发,可以廓清泰山作为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从而得出结论:《中华泰山》画面的选择为当代表达泰山意象的中国画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关 键 词:“两创” 《中华泰山》 泰山意象 视觉新范式 

分 类 号:J212[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