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妊娠期贫血的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楠[1] 白晓红 宋丽娜 宋淑荣[1] 

机构地区:[1]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170 [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3]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出  处:《中国妇幼保健》2023年第23期4541-4545,共5页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摘  要: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妊娠期贫血的发病情况及产科结局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共257例为高原组,选取同期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5 092例为平原组,两组均于入院后(分娩前)完善血细胞分析、贫血三项。观察按WHO标准两组贫血的发病情况,高原组不同民族、职业、年龄等贫血的发病情况以及围生期母儿结局的分析,利用CDC法、Dirren法、Dallman法对血红蛋白进行海拔校正,利用血细胞比容(HCT)+贫血三项研究贫血的发病情况。结果 高原组平均年龄(26.04±4.83)岁、产检次数(3.56±2.41)次、高等学历者占10.5%、孕期补铁/维生素者占12.1%;贫血者120例(46.7%),中、重度贫血分别为67例、6例,缺铁性贫血107例、巨幼细胞贫血14例,与平原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中藏族、农牧民、文盲、产检<5次、经产妇的贫血发病率较高,分别为49.8%、49.5%、57.7%、52.4%、53.8%,贫血者围生期母儿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贫血者,足月儿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非贫血者[分别为(3 080.21±400.16)g、(3 198.37±447.94)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贫血者中藏族、文盲者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较低[分别为(94.2±12.2)g/L、(91.8±12.0)g/L],与非藏族、非文盲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牧民中、重度贫血的发病率为64.2%,非农牧民为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3种海拔校正方法及HCT+贫血三项法计算的贫血发病率分别为79.77%、85.60%、72.37%、61.09%。结论 高原地区贫血发病率高,且中、重度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平原组,可能与该地区的民族、文化程度、产检意识、产次等有关,严重的贫血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利用海拔校正方法可能会高估贫血的发病率,但HCT+贫血三项法既没有过高的估计贫血发�

关 键 词:贫血 妊娠期 血红蛋白 高海拔 妊娠结局 

分 类 号:R714.254[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