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学彬 汪焱梁 ZHANG Xuebin;WANG Yanliang
机构地区:[1]东华理工大学,南昌330013 [2]武汉大学,武汉430072
出 处:《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39-48,共10页Journal of Beijing Police College
基 金:江西省2022年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公然否认、宣扬、美化侵略行为入罪研究”(项目编号:YC2022-s573)。
摘 要: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背景下,“精外”行为却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亟需探寻精准的刑法分类规制模式。首先,基于该行为的新型性、复合性和价值观偏异性,应引入社会冲突理论作为分类规制的基础。其次,将该理论嵌入刑法规范后形成的三类“精外”行为所侵犯的法益为民族感情、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最后,通过借鉴与吸收“安全阀”的内在机理,对该行为应采取法益区分保护的规制模式。对于具有精神性损害结果的价值观冲突“精外”行为,应间接适用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与侮辱国旗、国徽、国歌罪,并在量刑时加重处罚;对于具有实体性损害结果的价值观冲突“精外”行为,应秉持刑事处罚前置化、扩大化、严厉化的思维,严格适用极端主义相关罪名;对于物质性冲突“精外”行为,应坚持结果本位主义、刑事处罚限缩化与轻刑化思维兜底适用寻衅滋事罪。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15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