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众”到“泛受众”或“后受众”——论新媒体语境下新诗传播的客体转型  

On the Object Transformation of New Poetry Communi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小凤 Luo Xiaofeng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  处:《南方文坛》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Southe1rn Cultural Forum

摘  要:传播学奠基人威尔伯·L.施拉姆于1954年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书中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概念,认为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二者之间是传达与反馈的关系。可见,施拉姆敏锐地指出了传播的三个关键要素为信源、大众传媒与受众,并阐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大众传媒作为传播媒介,一方面直接与信源相连接,另一方面与受众相联系,而“信源”与“受众”则构成了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

关 键 词:大众传媒 传播主体 施拉姆 传播客体 威尔伯 传播学 信源 传播媒介 

分 类 号:I207.25[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